当前位置:首页 >> 区域地区 >> 江苏省 >> 信息正文

江苏张家港——蔡氏·居住地

蔡家巷    位于城东街道前溪社区居委会驻地北侧800 米处。东起华昌路,南依沙洲东路,西邻花园浜一村,北至暨阳东路。原为自然村,后发展成居民新村,因蔡姓率先在此建宅落户而得名。占地总面积2 万平方米。有住宅楼75幢,居民75户271 人。
蔡家圩    位于杨舍城区北部,西距仓基村委会驻地200 米。清道光年间,苏北海门小海镇蔡玉、蔡惠、蔡寿三兄弟率先迁此种客田,故得名蔡家圩,时所处地段属禄字二圩。村庄呈" 冂" 形,占地面积1.9 万平方米。有居民53户132 人,属仓基村第六村民小组。
蔡家巷    位于杨舍城区北部,东北距城北村委会驻地600 米。东西向的张杨公路和常王港将村子分割成三部分。据传,清朝初年,蔡氏七兄弟在斜桥北侧长江边靠打鱼为生。时长江里海盗横行,两兄弟无法打鱼,便到此建宅,租种田地。前巷住老大,后巷住老四,前后巷合称蔡家巷。常王港以南称前巷,北称后巷。村庄呈三字形,占地面积23.5万平方米。有居民105 户393 人,属城北村第十一、十二村民小组。
蔡家桥    位于杨舍城区西部,西南距七里庙村委会驻地3 公里,距泗港镇区约1 公里。时以村庄北侧东横河上的蔡家桥而得名。村庄呈梯形,占地面积2.8 万平方米。有居民32户98人,属七里庙村第九村民小组。
蔡  家    位于新民村中部,南距村委会驻地1 公里,南依无锡塘,西临老二干河。因蔡姓始建而得名蔡家。村庄占地面积1.12万平方米。有居民30户114 人,属新民村第十四村民小组。
蔡家桥    位于蒋桥村南部,西北距村委会驻地500 米。东临二干河,南靠钢材市场,西依振兴北路。因旧时蔡姓在一木桥西侧建宅居住而得名。村庄占地面积1.8 万平方米。有居民30户120 人,属蒋桥村第七村民小组。
蔡家堂    位于蒋桥村北部,南距村委会驻地500 米,东靠振兴北路。因蔡姓建宅而得名蔡家堂。村庄占地面积1.2 万平方米。有居民45户163 人,属蒋桥村第二村民小组。
蔡家堂    位于黎明村中南部,西南距村委会驻地1.3 公里。明成化十五年(1479年)围成。村庄占地面积1.7 万平方米。有居民67户177 人,属黎明村蒋东片第五、六村民小组。
三家村    位于黎明村东南部,西南距村委会驻地2.5 公里。村名由来说法有二:一说是村庄始建时有黄、蔡、季三姓居住于此;二说是季氏三兄弟最早定居于此,后形成前、中、后三个村庄。明成化十五年(1479年)围成。村庄占地面积3.36万平方米。有居民99户341 人,属黎明村黎明片第五、六、七村民小组。
塘桥镇    位于张家港市域东南部,距市区11公里。镇区东临奚浦塘,南至南环路,西至西环路,北至北环路。解放后,历为塘桥乡、塘桥公社、塘桥镇人民政府驻地。2003年8 月,塘桥、妙桥、鹿苑三镇合一后,为新的塘桥镇政府所在地。地名缘于旧时镇上的一座名叫塘桥的桥名。    据《常昭合志》载,清末塘桥镇有" 街一道,分为中、东、西,各有桥通塘南。""居民多姓庞。有关帝庙、城隍庙、李王堂、观音堂、虞西书院,镇北有水塘一区。"1962 年前常熟县管辖时,为区别于东乡梅李的塘桥,被称为西塘桥。解放初,塘桥镇东西只有一条街,全长600米,宽2 米至3 米,石板路面,分为东街、中街、西街三段,东西设有巷门。中街是商贾贸易中心,有各类商店、作坊计150 余家。镇上行业较为齐全,工商业发达,市场繁荣为常熟西北各乡之最,故素有" 金塘桥" 之称。镇区有李王宫、城隍庙、关帝庙等庙宇,并有翼凤堂、嘉荫堂、贻安堂等深宅大院。    旧时,塘桥镇建成区面积0.1 平方公里,有居民250 户1000余人。解放后,集镇建设步伐不断加快,1985年镇区面积扩大到1.2 平方公里。20世纪90年代起进行大规模城镇化改造建设。2005年末,建成区面积10平方公里,其中镇中为商业、行政区,镇东、镇北为工业区,镇南为住宅区,镇西为文化教育区。有主要道路12条,居民小区25个,居住人口1.82万人(含外来暂住人口)。昔日老镇区的面貌已不复存在。    塘桥集镇是江南古陆,历史悠久,人才辈出。有史记载:清嘉庆二十二年(1817年)进士庞大奎,一代经学大师、国子监纂修官庞大坤,清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探花、刑部尚书庞钟璐,清光绪二年(1876年)进士、翰林院编修庞鸿文,清光绪六年(1880年)进士、翰林院编修、贵州巡抚庞鸿书等。近现代有上海东亚体育专科学校创办者庞醒跃,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创始人庞薰琹,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地质学家王植,上海爱国女中校长孙翔仲,新华通讯社副社长庞炳庵等。古遗址有宋代抗金名将韩世忠命士兵堆筑、用来瞭望敌情的烽火墩——韩墩,唐代蔡将军夫妇的合葬墓——蔡墩。古建筑有明代万历年间辽海道监军萧应宫在镇南主持建造的肖家桥。同时还有清代嘉荫堂" 兰石轩" 碑刻文物等。
蔡  舍    位于周巷村西部。东起金巷中心路,南接陈家桥,西濒蔡舍塘,北至华芳路。因先由蔡氏在此落户,故得名蔡舍。后蔡氏举族外迁,今无一蔡姓。该村庄是金巷村中最大的自然村,有四个村民小组。占地面积4.11万平方米。有楼房87幢,建筑面积1.92万平方米。居民88户377 人,分属周巷村金巷第十、十一、十二、十三村民小组。
蔡  舍    乃一著名古村落,《常昭合志》亦有记载。1988年6 月,村民庞炳飞在村东翻地时掘出了一个锈迹斑斑的金属器具,内装一个带柄的扁圆形杯子。后经省市专家鉴定,此乃春秋时代的一种打击乐器,距今至少已有2500年。1989年,苏州市博物馆定它为国家一级文物,现保存在张家港市博物馆内。
蔡家宕    位于韩山村中部。西距塘桥集镇2.2 公里。东与吴家巷自然村相邻,南以裕庄中心河为界,西与兑家宕自然村毗邻,北与黄家桥自然村接壤。清道光年间,蔡氏祖先从常熟先搬迁至黄家桥,后由黄家桥移居该庄,故得名蔡家宕。村庄占地面积3.44万平方米。有楼房35幢,建筑面积7500平方米。居民36户80人,属韩山村第十九村民小组。
蔡家宕    位于欧桥村东南部。东邻韦家宕自然村,西沿机耕路,北隔小塘与张家云头自然村相望。因该村居民以蔡姓居多,故得名蔡家宕。村庄占地面积6000平方米。有楼房13幢,建筑面积2880平方米。居民17户57人,属欧桥村第三十七村民小组。
蔡家宕    位于巨桥村北部。东与牛桥村黄家宕自然村紧连,南靠鹿马公路,西临小奚浦塘,北连村中心路。清顺治年间,有一蔡姓遗孀奉旨(圣旨在" 文化大革命" 中被毁)在此造宅,故得名蔡家宕。村庄呈曲尺形,占地面积1.35万平方米。有楼房26幢,建筑面积5720平方米。居民27户93人,属巨桥村奚浦片第十三村民小组。村东尚有部分老奚浦塘及原奚浦石桥遗址。
蔡家宕    位于花园村西部,为村委会驻地。东依姚家宕自然村,南接村工业区,西靠村西环路,北临大寨塘。因该村居民以蔡姓居多,故得名蔡家宕。村庄占地面积1.5 万平方米。有楼房26幢,建筑面积7800平方米。有居民26户84人。属花园村第四村民小组。
蔡家宕    位于滩里村东部。东依204 国道,南临盐铁塘,西靠浦家宕自然村,北傍林巷里自然村。因该村居民以蔡姓居多,故得名蔡家宕。村庄呈曲尺形,占地面积1.6 万平方米。有楼房40幢,建筑面积1.12万平方米。居民40户157 人,分属滩里村南林片第三、八村民小组。
香山前湾  位于东山村西部。东靠石虎门,南距石柱头自然村500 米,西邻大丰浜,北依香山后湾自然村。清乾隆初年,江阴县令蔡澍游梅花堂,登采香径,见幽香美景,赞叹为" 小香湾" 。村名也由此而来。香山湾有一前一后两个小庄,故又分为香山前、后湾。香山前湾占地面积50万平方米,有楼房64幢,建筑面积1.59万平方米。居民64户250 人,属东山村香山片第三、四、五村民小组。村东的石虎门是江阴古战场之一。
蔡  港    位于朱家宕村东北部。东临蔡港河,与杨舍镇闸上村相隔,南、西与北高头自然村相连,北接高桥村冯家巷。以旧时的蔡港街而得名。村庄占地面积5.9 万平方米,有楼房83幢,建筑面积1.51万平方米。居民86户243 人,属朱家宕村第一村民小组。
蔡家埭    位于朝南村北部。东依新三港,南邻李家埭,西靠太字圩港自然村,北为小圩埭。因蔡姓居多,故得名蔡家埭。清道光十一年(1831年)围垦而成。村庄占地面积3 万平方米,有楼房83幢,建筑面积1.49万平方米。居民114 户355 人,属朝南村第二十五、二十六、三十村民小组。
蔡家埭    位于双丰村西南部,北距村委会(长江东路386 号,下同)400 米。东靠土地庙埭,南为杜家埭自然村,西接洋滩港,北邻沿江公路。因旧时蔡姓居多,故得名蔡家埭。清嘉庆二十年(1815年)围垦而成。村庄占地面积5.66万平方米,有楼房78幢,建筑面积1.61万平方米。居民85户230 人,属双丰村第五、六村民小组。
蔡家埭    位于明星村中部。东南距村委会驻地400 米。东接地号埭,南靠合兴横套,西为老一干河,北依万家埭。地处清道光年间围成的八顺圩。因埭上姓蔡的人家居多而得名。有居民113 户287 人,属明星村第十三、十四、十五村民小组,耕地面积317.48亩。
蔡塘里    位于双龙村西北部,距村委会驻地2 公里。东沿蔡塘,南沿西塘公路,西邻陈巷自然村。因旁边河道蔡塘而得名。旧时,村庄北面曾有蔡塘坝桥,南面有蔡塘桥,中间建有宅基小桥。文化大革命后,北面有石龙小学。1999年石龙小学并入西张中心小学。村庄占地面积4.26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6 万平方米。有常住居民81户256 人,属双龙村第四十九、五十村民小组。村南设有镇卫生院。
蔡家宕    位于双塘村西北部,距村委会驻地2.2 公里。东靠三丈浦塘,南至赵家桥,西与钱家宕相连,北邻金谷村。因蔡姓率先居住于此,故名蔡家宕。村庄占地面积8325平方米。有居民25户90人,属双塘村第二十三村民小组。
南丰镇    位于张家港市域东部,距市区11.5公里。镇区东临永钢小区,南至建工大道,西至204 国道,北至泗兴路。初名朝山港(镇),因位于朝山港东侧而得名。1935年,由西港镇杨仁柯建镇,取名南丰镇。" 南"指位于东兴沙之南," 丰" 寓五谷丰登、丰衣足食之意。解放前,为常熟县南丰乡乡公所驻地。1957年以后,为南丰乡人民政府和南丰公社机关驻地。1993年后,为南丰镇人民政府驻地。    民国13年至民国21年(1924~1932年),西港镇杨仁柯在南丰地区共围圩23个,其中顺次冠名" 南丰" 的圩就有7 个。民国22年,朝山港旁已形成小镇,有叶心纯开设的盘篮行兼万应紫金膏药店,陈兆奎以航运为业兼开的磨坊。后随着围圩的增多,迁住这里的人口越来越多。民国23年春,杨仁柯看中朝山港(镇)水陆交通便利,便开始大兴土木,扩建街道。先从东胜七圩(现南丰小学处)向南沿路两旁建街面房,同时招揽客商买地置房,接着建东、西街街面房。同年秋,杨仁柯委托同乡陈桂芳从今南丰小学向北建街面房至今南红桥,出售给商户。民国24年,张锡生以3 亩地换1 亩街面土地,向蔡钧顺换得街面地10亩,从医师赵仲英家北水洞边向北造街面房60余间,并建3 间3 层木楼1 幢,此段称北街北段。是年,整个街道形成" 丁" 字形,北街长500 米,宽5米,泥路。北街南段(今南丰小学向南)为当时商业区。因街道建在杨仁柯所围的圩田上,杨遂将朝山港镇改名为南丰镇。1937年日本侵略军侵占后,市场渐趋冷落。解放前夕,南丰镇街道呈" 十" 字形,镇区面积0.24平方公里,常住人口300 余人。
蔡家埭    位于段山村陆家埭东侧。东邻段山村中心路,南接七圩埭,西连陆家埭,北靠金字大圩。清同治十一年(1872年)建埭。因蔡氏居多,故得名蔡家埭。入住居民20户82人,属段山村第十八村民小组。有耕地132亩。
蔡家小埭  位于段山村西北部。东临段山港,南接山港桥埭,西连金港镇朝南圩村,北靠横港沿埭。清同治八年(1869年)由蔡姓主事围垦建埭,又面积较小,故得名蔡家小埭。入住居民76户254 人,属段山村第九、十村民小组。有耕地188 亩。
蔡氏图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