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蔡氏文化 >> 信息正文

莆田蔡氏宗谱——族规

第二节 族规
族规是家族自己制定约束和教化族人的家族法规。族规的内容非常庞杂,有家训、家戒、风范、家约等、
一、蔡氏家风
    家风即家族风范,蔡氏自古名人辈出,他们的高风亮节为蔡氏族人提供了风范。特把其事迹编为民歌,为我蔡氏族人学习之典范。
蔡家风范
周封叔度于蔡国,河南上蔡纪元来。①
东汉蔡伦发明纸,开辟“文载”新时代。②
蔡邕勘校定经籍,“熹平石经”播传开。③
文姬才女多磨难,悲愤诗篇今犹在。④
蔡襄书法宋第一,蔡沈数论开“学脉”。⑤
蔡新文华大学士,笃守理学立表率。⑥
锡勇清末办洋务,文秘速记上舞台。⑦
教育大家蔡元培,十九路军蔡廷锴。⑧
蔡锷将军勇护国,举旗讨伐袁世凯。⑨
和森蔡畅兄妹俩,革命事迹放光彩。⑩
革祭百虫化为菜,邪恶驱除世运泰。(11)
注释
①据《通志•氏族略》记载,周初八百诸侯国里有蔡国。出自姬姓,发点就在河南省上蔡县。
②蔡伦(?-121年),东汉宦官,发明家,湖南郴州人。他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发明了“蔡侯纸”,是中国四大发明之一。纸的发明使文字信息有了新的载体,影响到以后一系列的科技进步。
③蔡邕(133-192年),东汉文学家、书法家,河南杞县人。他勘校订正了经籍的错别字,并把重要经文镌刻于碑,称为“熹平石经”,使正确的经文传播开来。
④蔡文姬(生卒不详),东汉女诗人,蔡邕之女。她早年丧夫,红颜多却,所作《悲愤诗》流传于今。
⑤蔡襄(1012-1067年),北宋书法家,其书,正楷端重沉着,行书温淳婉媚,草书参用飞白法,为“宋江家”之一。蔡沈(1167-1230年)南宋学者,福建人。隐居九峰山,称九峰先生,撰《书集传》,参众说,贯一理,提出天地万物皆由数生之说。其说为元代以后试士的标准注本。他的万物归数的观点,跳动着科学的脉膊。
⑥蔡新(1707-1799年),清朝大臣,福建漳浦人。他官任文华殿大学士,处处笃守理学原则,是为朝廷表率,深得乾隆信任,留有《事心录》。
⑦蔡锡勇(1850-1896年),清末洋务派,福建尤溪人。他受张之洞之命,创办湖北炮厂,织布局,马鞍山煤矿局等。并精通速记本,将速记应用于翻译,是中国速记的创始人。
⑧当代教育家蔡元培,创立了现代教育制度。蔡廷锴为北伐时名将,十九路军副总指挥。
⑨蔡锷是护国军将领,袁世凯称帝,他组织护国军讨袁,推翻帝制,再造共和。
⑩蔡和森是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无产阶级革命家,其妹蔡畅也是无产阶级革命家,我国妇女运动卓越领导者,兄妹俩为中国革命的突出贡献,其光辉事迹在革命史上永放光彩。(11)“蔡”字,从草从祭。烧野草,祭杀百虫,百虫化为菜矣。蔡是殊杀之意,蔡除邪恶,社会就能国泰民安。
二、家训
    家训,即是开导教诲的意思。可引申为法则之义,在一定程度上可释为家法,族谱中为条例性文告。家训内容大体立足于忠、孝、仁、爱、礼、义、耕、读。古时候族谱一般列为:(1)急公奉上,钱粮唯正之供,立身当务为急,有粮纳赋,理法应然,必须争先输纳,方为公事上之良民;(2)以孝为要,尊宗祀事,孝顺父母;(3)“和睦宗族”,“友恭兄弟”“勤力本业”“尽心课子”。此外亦有家训强调“崇尚节俭”,“不欺孤寡”“戒众既食”“忠厚公道”等,达到“祖宗三脉络贯通,家风之规永垂范”。家训的整体思想是中华儒家文化的反映。古今较规范谱牒均有立家训。本次修谱引述忠惠公教民十六事作为后裔之家训:
(一) 有敢行欺诳、打关节、通官吏、乞取财物者,允许告发;
(二) 买卖亏减,乱抬价格,欠钱不还者,允许告发;
(三) 使者于诸官厅、厨库及市卖等处公干,若有“行用钱物”,罪在行人;
(四) 巡拦告税,不得擅入人家搜检税物,须报州批准;
(五) 市行现行铜钱,如有夹杂砂蜡新钱,允许告发;
(六) 银行擅自吹银出卖,允许民众捉拿报官;
(七) 人户聚众赌博(钱),除法办外,拆屋纳官;
(八) 僧人不得止宿俗家,妇人不得听讲,不是行香节日不得入僧院;
(九) 诸官除依法定条例判断有罪者外,不得擅行决罚;
(十) 巡检使臣,非承传州指挥,不得带甲领兵搜围人家;
(十一)诸县擅行科取,敛掠人户钱物人已,允许陈述情由;
(十二)州坊虞侯、外县公人徇私舞弊,放散公事不送州县,允许告发;
(十三)推司、法直司并外县公人,因勘公事受人贿赂,允许告发;
(十四)诸坊只许管本地内争斗、火烛、奸盗、赌钱、杀牛公事;
(十五)城内城外,丧葬之家,丧夜不得置办酒肉宴乐;山头不得广置斋筵。违者,罪在家长;
(十六)士庶家不肖子弟盗卖家产,中人传肩谋利,贵买贱卖,如本人无钱,勒牙保人卖来填还。
注:这“十六事”,是教育百姓认识官吏行为,那些是允许的,那些是不允许的,百姓有权益监督下层官吏,不允许他们对百姓敲诈勒索,起着保护百姓的作用。同时,对下层官吏也起着警示和规范作用。在封建专制统治的时代,可算是一种民主作风。只有真正为民办事的忠惠蔡公才敢于这样做,裔孙应该从中受到启迪,学习这种为国为民的崇高品行。
三、家戒
    家戒与宗戒均为宗族之禁戒,谱中置家戒宗戒,具有告示决定说明,带有强制性。虽然宗戒与家训、家规内容大体相近,但以家戒名义刊于族谱,更为严肃。如有族谱家戒规定:“如有侵蚀公款,盗伐竹木,盗葬、牵骑、盗用祠器、盗拼公山、擅收公业买卖,擅加佃规,查出丛处治。”家戒以“戒”作为其中的核心,它对维护社会秩序、保护族中公私财产,具有重要作用。本次修谱谨引忠惠公五戒文作为警戒子孙的戒文:
一戒:父母对子女,不得有厚薄之分;
二戒:子女对父母,生须尽养,死不妄费;
三戒:兄弟之间要友爱,莫听妇言,莫贪财利而绝同胞之情;
四戒:求媳妇、妻室,莫计较资财而割断男女之爱;
五戒:居乡应为良善,莫行欺谩和剥削等不仁不义之事。
注:上述“五戒”,都是敦孝友、倡节俭、宗良善、行仁义的儒家教义,是厚风俗、安地方的措施,是教育民众的有效方法。如为人子要克尽孝道,尽赡养的责任,让父母安度晚年,父母死了不要图表面声誉而乱花钱;又如在兄弟之间不要妄听妻子说长道短、搬弄是非。乡里相处要“和睦相处”。这些,都是切中时弊又深得人心,本次修谱引其为家戒,裔孙们应遵循忠惠公戒训。
四、辈分派行
    百分派行即指人们按其安族世系谱牒所规定的百分起名命字。在传统社会伦理中,人的名字要明确标示出他的家族世系中所属的辈分派行,因此有派号和字。派号较为重要,它是指某人在族世系链条中的行辈次序及世系派序的定位,在谱牒的编排中,起到世系次准确的作用,也可作为某人在本族中亲疏的人际交流及辈分位次的依据和称呼。字则是人或派号外的又一个称谓,是名外的美称或尊称。这种辈分派字是以封建家族为中心,依据血缘关系的嫡庶远近区分亲疏的一种等级制的身分标志。它对社会有“明宗支、分族属”的作用,以增强家族的血缘关系的凝聚力。
    现有莆阳蔡氏辈分派行,均以用元公入莆为第一代,用元之子宗盛为第二代,宗盛之四子显、禾、轸、辙第三代,在辈分排列中分为伯、仲、叔、季四房。蔡襄系伯房之后,为入莆第六代,蔡成为第十代,蔡广、蔡度为第十一代。此辈分自宋代起传承下来,从不间断,清晰明朗。椐本次修谱时普查,传承繁衍较快已达四十二代,今后仍将继续沿袭,代代相传下去。而派号与字则各地不一。它一般于某一支派建祠堂、修族谱时排行,起始均不一。以东沙蔡代为例,最早为第十六代震南公建祠修谱时排列。是时,以东沙蔡氏族人统一排列辈序。首次提出16个字辈:“元(十七代),宗(十八代),大(十九代),崇(廿代),建(廿一代),名(廿二代),立(廿三代),福(廿四代),康(廿五代),裕(廿六代),光(廿七代),隆(廿八代),显(廿九代),昭(三十代),荣(三十一代),穆(三十二代)”。排至32代,已用完了。清乾隆五十二年(1787年)修谱时,第二次续编16字序:“谟(三十三代),烈(三十四代),尊(三十五代),亲(三十六代),孝(三十七代),恭(三十八代),庆(三十九代),笃(四十代),世(四十一代),德(四十二代),文(四十三代),章(四十四代),鸿(四十五代),基(四十六代),宠(四十七代),禄(四十八代)。”1983年,蔡襄纪念馆组织修谱时,再续编16个字。“步(四十九代),雄(五十代),敬(五十一代),师(五十二代),敦(五十三代),悌(五十四代),厚(五十五代),友(五十六代),品(五十七代),高(五十八代),学(五十九代),富(六十代),振(六十一代),兴(六十二代),华(六十三代),夏(六十四代)。”此次已超前排列至下世纪了。
    按些辈序,要查某人是属第几代,只要知道他的字序即可,如某人字为“孝”,一套进代序马上明了他的属第三十七代;若查某人代序为三十八代,套用字序也立刻知道其属“恭”字辈。因此,自古至今,修谱时均列辈分派行,其作用分支明了,昭穆清楚。
    从历史沿袭下来看,莆阳蔡氏各地辈分代序十分明朗,而派字均按各分支家族繁衍情况而定,自行编制,虽无一致,但是可行的。因为随人口繁增,统一排字,不仅庞大复杂,且千遍一律,因此,各分支自行排派已为族脉发展的必然。自古至今,各分支均按不同时期繁衍情况,进行排列。
如,广公后裔东蔡村《蔡氏族谱》于民国15年第三次修谱,他们从三十代开始排为:“公(三十一代),侯(三十二代),伯(三十三代),子(三十四代),男(三十五代),善(三十六代),能(三十七代),敬(三十八代),进(三十九代),学(四十代),辨(四十一代),”共11代。1992年,该村再次修谱时,又排出16个字:“贤(四十二代),宗(四十三代),祖(四十四代),德(四十五代),孝(四十六代),恭(四十七代),信(四十八代),义(四十九代),康(五十代),藏(五十一代),永(五十二代),乐(五十三代),远(五十四代),芳(五十五代),书(五十六代),馨(五十七代)”。
附:挂“表德”
    辈分派字是旧时结婚挂表字、书表名的重要依据。挂“表德”为兴化俗语,原为古时候结婚时把表字挂在厅堂上的习俗,展示某人已结婚成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各次政治运动中,时有被当作“封、资、修”批判。改革开放后,回归传统,挂“表德”之习俗亦逐渐恢复、风行。本次修谱时,特附书写“表德”知识,供参考:
    “表德”用红纸裱制作,长方形,高近三尺、宽二尺,“表德”下面中分为三列字,中间一列为两个大字,上一字系派字,即某婚男在家族中的派字。如东沙某婚男,属三十八代庆字辈,表德中上字为“庆”字,下一字选什么字呢?一般要与婚男的名字相匹配,即这个字能与婚男的名字分别组合为通常词语即可。如该婚男名字叫开明,“庆”字下面可配选个宗字,“宗”字与“开明”两字可搭配为“开宗”或“明宗”均成词。第三列为“行第几”。即是婚男开明在该族“庆”字辈分中排行为几就写了第几。挂“表德”要放炮,各地习俗不同,有的地方还要唱上几句莆田方言顺口溜,以取吉利:“挂起表德真及时,金鸡报喜迎佳期,亲戚朋友来贺喜,夫妻和气笑咪咪。”
蔡氏图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