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蔡氏快讯 >> 信息正文

解密“世界和平奖”获得者蔡武璋

  出生台湾布袋
  
  祖籍晋江东石
  
  他是一位农业博士,是一名成功的企业家,更是一位两岸的“和平使者”。10月24日,在美国纽约举行的联合国68周年庆典上,他成为今年唯一一位被联合国授予“世界和平奖”的人。他,就是台湾一国两制研究协会理事长、台湾嘉义大学荣誉博士、台北市济阳柯蔡宗亲会理事长、闽台经济合作促进委员会委员蔡武璋。


  二十多年来,蔡武璋与他的“和平”团队奔走于海峡两岸之间,就文化、农业、经济、宗教、人道、体育、音乐、环保、旅游等等议题进行访问与资源交流。就像他在联合国颁奖仪式上所说的那样,他把推进两岸和平统一作为一项终生的事业。今天,他特意带着他的奖牌回到晋江,要和乡亲们一起分享他的这份荣耀和喜悦。“这么多年来,晋江的政府和乡亲给了我很多的关心和支持,这份荣誉是属于大家的。”昨日,在接受记者电话采访时,蔡武璋动情地说,“做人不能忘本,我的祖籍在晋江,无论身在何处,晋江都是我的家乡。”
  
  那么,蔡武璋为何能够得到联合国的垂青?他与晋江有着怎样的渊源?今天,我们将为你解密这一位“世界和平奖”获得者。
  
  为近百名羁押台湾的大陆同胞提供过援助
  
  把推进两岸和平统一作为一项终生的事业
  
  两岸和平统一
  
  是为子孙谋福祉的大事
  
  记者:蔡武璋先生,恭喜您获得联合国“世界和平奖”,对于这样一份荣誉,您自己怎么看?
  
  蔡武璋:谢谢!我本人也是今年10月初才收到联合国的通知,在此之前从没想过自己会获得这样一份荣耀。这是对我20多年来从事台湾海峡两岸和平发展工作的一种肯定,我很感谢那么多年来和我一起努力打拼的团队,以及所有支持我的人。这份荣誉不止属于我一个人,更是属于大家的。
  
  接受颁奖以后,我感觉自己身上的责任更重了。今后,我将把推动海峡两岸和平统一工作当做一生中最大的事业,希望大家能继续支持。
  
  记者:在领奖时您发表演讲说,要将推动两岸和平统一作为一项终生的事业,能说说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一个目标吗?
  
  蔡武璋:我的出生地是台湾布袋镇,但我的祖籍是晋江东石。早年,我的家乡布袋港和厦门港、泉州港是通航的,两岸的贸易往来造就了当时乡镇的繁华,甚至还有人形容我们布袋镇是小上海!在1949 年之后,两岸关系突然断裂,整个布袋港经济开始下滑,当地人找不到工作,纷纷前往台北、高雄等城市工作。可能是亲身见证了两岸的历史,才造成我日后对于促进两岸和平的责任感!
  
  1995年,我应布袋镇父老邀请,回乡创办“嘉义地区布袋港开发暨两岸通航促进会”(以下简称促进会),以商业为突破口,开始投身于促进两岸和平交流往来。促进会成立之初,就代表布袋港与厦门港签署了通航共识书;2001年,与大陆的交流更加广泛,组织进香团由布袋港直航厦门港,成为52年来海峡两岸首次“宗教直航”。后来,这一些交流都促进了布袋港的发展,给两岸人们带来了更多的机会。
  
  记者:是不是因为想要更好地促进两岸和平统一,所以,2009年,您才在台湾又成立了“台湾一国两制研究协会”?
  
  蔡武璋:是的! 我成立“台湾一国两制研究协会”,目的就是推动早日完成和平统一,这也是我们这一代人的历史使命。长期的分隔对峙,给两岸都造成了负面的影响,包括老百姓相互信任问题。在两岸理念还有些差距的情况下,我希望通过“一国两制”等模式,可以把两岸政治、经济各个层面结合起来,开创更美好的明天。这也是为两岸子孙谋福祉的大事,如果现在不做,那要到什么时候、由什么人来做呢?如果一直这样拖下去,我们这代人对历史不能交代。所以我决定站出来,呼吁大家共同推进两岸和平统一。
  
  对话
  
  蔡武璋与“世界和平奖”奖牌。
  
  本报记者_董瑞婷 陈巧玲 文图
  
  联合国每年都会推选一位人士接受“世界和平奖”,今年,联合国在推选合适的人选时,考虑到中国台海形势出现了六十年来最为稳定的局面,正符合联合国“实现世界和谐与和平”的理念。
  
  当然,两岸今日的稳定局面,凝聚着不少人士的心血和努力。从两岸的政党人士到民间的社团领袖,在众多的推选人中,蔡武璋为何能够得到联合国的垂青呢?


  对此,蔡武璋说,他在获奖之后才知道,他能够拿到“世界和平奖”,还得归功于2001年-2008年之间他对于大陆同胞提供的人道援助。原来,在早期,他就从新竹靖庐(专门收容大陆偷渡客的收容所)里解救出了近百名被误当做偷渡客的大陆渔民。
<*newpage*>  
  其中,最为人所津津乐道的,就是2002年蔡武璋所解救的晋江深沪渔船“闽晋渔五七八二号”。
  
  当年2月21日,“闽晋渔五七八二号”在海上航行时不慎越界,进入澎湖七美屿海域,被台湾布袋海巡队查扣。船上43名船工中,因有八名临时船工未携带相关证件,被海巡队认定有偷渡意图,因此所有人员被送往新竹靖庐。
  
  在深沪旅港乡贤陈金烈牵线下,时任台湾布袋港发展促进会理事长的蔡武璋,不仅以渔工家属的身份去新竹探视这批渔民,还聘请律师为43名大陆渔工辩护,按照实际情况依法据理向当局力争,并向有关方面发函陈述情况。
  
  2002年4月间,台湾嘉义地方法院开庭审理此案,终于做出无罪释放的判决。
  
  就在这43位渔工要回大陆时,蔡武璋还购买了许多日常生活用品和众多台湾土特产为他们送行,被救的渔工感激地抱着蔡武璋痛哭流涕。
  
  在当时两岸形势紧张的情况下,没有任何政府政党背景的蔡武璋,作为一名民间人士为大陆同胞提供人道援助,是有一定难度的。但急公好义的蔡武璋并不后悔,而是积极投身其中。
  
  “我们都是中国人、都是同胞,身上流着同样的血。渔工被误当做偷渡客羁押,是历史遗留原因造成的,我很希望能够尽自己的一份力帮忙。有时候,看到一些渔工家属走投无路来请求帮助时,我都感到特别心酸。”回忆起往事,蔡武璋还是十分感慨。
  
  如今,蔡武璋还在继续为两岸同胞提供人道援助,对象除了大陆的渔工,也有一些在大陆经商不熟悉大陆法律的台商。
  
  联合国看中他的人道精神
  
  近年来,晋江闽台两东石灯俗活动在元宵节举行的同时,也会进行东石与台湾的族谱对接,蔡武璋(左3)总是积极参与,图为蔡武璋与东石乡亲研究族谱对接的情况。
  
  他推动“闽台东石灯俗” 入选国家级非遗
  
  2008年以后,两岸关系步入新的阶段,蔡武璋也更加忙碌了。但只要是晋江家乡有需要,他忙里抽空都要赶回来!
  
  如今享誉海峡两岸的国家级非遗项目“闽台东石灯俗———数宫灯”,也正是在蔡武璋的推动下才得以顺利恢复的。
  
  在“东石玉井房”咸丰年间(1854年)修的族谱谱序中,就有着台湾乡亲来参加“数宫灯”的相关记载,这样闽台共有的灯俗,在全省乃至全国都非常少见。但“闽台东石灯俗”最早在向政府申遗的过程中并不顺利,由于该灯俗涉及两岸,当然最好是由两岸的传承单位共同申报,但是当时两岸关系刚刚“解冻”,台湾方面还是观望居多。
  
  于是,联系台湾的相关传承单位来共同申遗这一项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最后就又落在了蔡武璋的身上。
  
  蔡武璋回到了自己的出生地布袋镇,在这里,他以乡情宗谊打动了布袋镇嘉应庙,促成两岸嘉应庙联合就“数宫灯”申报省、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当时,布袋镇嘉应庙还特地给东石嘉应庙发来一份委托书,上面写着:“台湾嘉义县布袋镇嘉应庙系晋江分炉,由于历史上晋江东石人几次跨海播迁,形成两地民俗相同、神缘相通、血脉相连的历史事实。‘闽台两东石,共数一宫灯’的民俗就是最好的见证。……同意各级政府的文化部门使用台湾布袋镇东石乡嘉应庙有关‘闽台东石灯俗’的文字、照片及音像资料等用于宣传和推广。”
  
  在两岸东石人的共同努力下,2008年,“数宫灯”顺利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并很快成为两岸文化交流的新品牌。
  
  多年来,有近800人次的台胞前来晋江嘉应庙进香、参加活动,每一年的“数宫灯”民俗踩街,也吸引了上千镇区居民参与。通过“数宫灯”灯俗活动的带动,晋江与台湾(特别是台湾南部)的乡亲来往密切。每年,台湾组团前来谒祖进香、进行宗教文化交流的社团都有十几个。
  
  据不完全统计,东石嘉应庙在台湾的分庙有130多处,晋江东石嘉应庙还将继续争取每年组团前往台湾,拓展联谊,加强两岸的交流。晋江东石嘉应庙已连续多年组团前往台湾进行文化交流,并和台湾30多处分庙建立起联系。
  
  “数宫灯”灯俗文化交流为媒,两岸同胞、两岸东石乡亲越走越近,越走越亲。也正是在这种背景下,晋江东石镇分别与台湾布袋镇、东石乡结为姐妹镇,希望通过文化的交流带动经贸的交流合作。每年“数宫灯”活动,蔡武璋还带来不少祖籍晋江东石的台湾企业家,文化旅游的观光也促成了一批企业家来晋考察商机、寻找项目。

         来源:晋江经济报

蔡氏图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