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蔡氏历史 >> 信息正文

还蔡京历史真面目

    蔡京(1047-1126)字元长,是我国封建王朝历史上任宰相时间最长的历史人物,在任职其间,曾经为北宋未期的社会经济,文化教育等的发展做出过许多值得称道的贡献。生前曾被人誉为“太平宰相”死后却被骂为“六贼之首”。京是三朝元老,曾五度拜相,锐志改革,公正敢为,他大力推行王安石新法,改革吏治,发展经济,抑制豪强,为大宋百姓办了大量的好事,实事,置安济坊居养院和漏泽园。安济坊用于救济有疾病而无力医治者,“初令诸郡置之,复推行于县”。居养院“以处鳏寡孤独,诏以户绝财产给其弗,不限月数,乞丐者发给米豆,不足即支常平司钱”。漏泽园是由政府划出地皮,专门安葬那些无力举丧的穷人,他还把这些社会福利措施列入考核地方官员政绩的项目,督促进行。他在教育上,对王安石时期的教育选材进一步完善,大力发展学校。史称“崇宁兴学”在州县普遍设立学校,实行三舍法,县学生可以升入州学,州学生可以贡入太学,形成了遍布全国的学校网络。在经济上,他成功地进行了茶法,盐法的改革,使当时的大宋经济繁荣达到了鼎盛时期。
    蔡京于熙宁三年(公元1070)中进士甲科第九名,熙宁四年至九年,为舒州团练推官,钱塘县尉,此时王安石在渐江鄞县(宁波)试行新法,蔡京是王安石“熙宁变法”的积极执行者和推行者。熙宁八年(1075),王安石推行《水利法》已五年,全国各地农田水利改革处于高潮,京为民及故乡情结浓厚,因“念梓之横流”而屡请于朝,下诏募筑木兰陂,木兰陂之建成,是中国现存最完整的预防洪涝灾害灌溉粮田,为民造福的古代大型水利工程,也是北宋蔡京政权实行变法图强所留下的重要历史见证。才有历史上的“壶山兰水同千古,庆历熙宁第一人”的美誉赞词。
    蔡京还在免役,均输青苗等其他新法作了相应的肯定和推行。史载蔡京当时改良的新法带来的经济繁荣已超过唐朝时期的昌盛。因此《清明上河图》上的每个人物表情安逸,淋漓尽致地说明及展现了当时社会的祥和,富足。
    蔡京不仅是一位政治人物,也是一个突出成就的艺术家,艺术天赋极高,素有才子之称,他在书法、诗词、散文、戏曲等文学艺术许多领域也颇有成就,更是中国书法史上颇有影响的大书法家。历史上有一种流行的说法,所谓书坛“宋四家”苏(东波),黄(庭坚)米(芾)蔡(京),史载京其书法“笔势豪雄,痛快沉着”迨绍圣年间,天下号能书者无出鲁公(即蔡京)之右者,“大字冠绝古今,鲜有俦此”“断纸余墨,人争宝焉”。遂自成一法,为海内所崇焉。这都是对于蔡京书法成就予以高度的评价。
    宣和七年(1125)金兵南侵,宋微宗禅位其予赵桓,是为钦宗,此时京已年近八旬,体弱力衰,无奈之下,只好择其南逃,钦宗皇帝以此 将京贬到韶州,后又贬儋州,(今海南岛),在途经湖南潭州(今长沙)病死。死前月余曾作《西江月》词一阙,词曰“八十衰年初榭,三千里外无家,孤行骨肉各天涯,遥望神京泣下,金殿五曾拜相,玉堂十度宣麻,追思往日漫繁华,至此翻成旧话,儿子们死的死,抓的抓,逃的逃,真是国破家亡”。
    蔡京死后,却没有人传颂他的功德,此因记载其功绩的史料大都被蓄意篡改和人为毁坏,甚至张冠李戴给其乱加罪名,加上后世文人墨客落井下石,欲置京于万劫不复,他们把文艺作品编造加工,把蔡京的历史面目涂改得面目全非,如《水浒传》,《金瓶梅》等民间作者,通过加工修改,给蔡京恣意妄加罪名,水浒传的作者塑造了一个搜刮民脂民膏的代表人物梁中书,为给其岳父蔡太师祝寿,筹集十万金银珠宝,岂不荒唐?蔡京一生无女,何来女婿。
    钦宗皇帝登居,适是金兵大举南侵之时,作为当时最高统治者钦宗皇帝,不是召集贤能,共谋抵抗之策,反之,为了稳定自己封建专制统治而制造内讧,把对北宋负有贡献的蔡京加罪为“六贼之首”,真是欲加之罪,何患无词。究其宋史资料,尚无从查寻京通番卖国,贪脏枉法,鱼肉百姓,欺压良善之恶行,也无结党营私,陷害忠良之举,那么京“之贼”有何凭,“奸”有何据。
    评价一个执政者之功过,是非标准,应观其在执政期间,是否为广大人民大众谋福址,为国家和民族作贡献。历史就是历史,真实的历史是无法掩埋和篡改的,虽然蔡京历史至今已有九百多年,史料不全且被人恶意删改,但我们还是能从当时许多被当朝打击的官宦留下的传记资料中探寻真相,蔡京任宰相二十年间为官公正廉明,为大宋人民带来了空前的社会繁荣。故对于蔡京的“奸臣”之说,曾有为之不平者以诗为证:
    谁说京公是佞臣?三朝元老五匡君。
    为官清正兴千利,抑制豪强惠万民。
    完善革新施雨露,兴修水利接龙津。
    是非颠倒妄加罪,恶意攻讦实不仁。
    蔡京被贬饿死之后三十七年,南宋高宗皇帝赵构下旨颁诏,蔡京遗骸按宰相,国公礼遇迁葬故乡枫亭,赦免当年受其诛连子孙,五年之后,蔡京遗骸终归故里,落叶归根,入土为安。这应该说是“平反昭雪”恢复蔡京的政治名誉,蔡京不再是“奸臣”了,宋高宗这一重大举措被收入《续资治通鉴》而举世皆知,流传后代。
    可见蔡京平反,并非子虚乌有之途听道说,但至今那宰相,国公等级的蔡京古墓,若非有义之士为之重新修建,依然是荒丘野坟,并未见其后人扫墓祭祖,唯有那厚土绿草,蓝天白云,阳光雨露施于孤坟一点涵温。真是人情冷暖,世态炎凉之故吧!
    更甚者,尚有部份蔡京后裔子孙,为避沾染奸臣之名而不认祖先另投他人,实属可悲。我们也恳切希望我等蔡氏宗亲对蔡京的历史事实全面考证,以事实说话,还蔡京之清白。共同为北宋历史人物蔡京的事迹呼吁!呐喊!以还蔡京之历史真面目。
 
                                     济阳蔡氏文化联谊会
                                       2013年6月15日
 
    寻找蔡京后人
    时空老人已把我们带进了二十一世纪,蔡京历史距今已有九百多年,但欲在众多的蔡氏族中寻找京之后人,却是廖廖无几,如数珍珠,让人百思不得其解。追忆昔日,京蒙受诛连被贬,但并未遭灭族之灾,他有八个儿子,子孙共计二十多人,何以至今他的后裔子孙却是少之又少,究其何因,几多纳问,梗塞在胸竞难解脱。或因京之被贬,子孙人等为保京之一脉,避遭诛杀,权宜之计,只好称之为襄之后人。虽然京被贬途中饿死于湖南潭州的三十七年后,南宋高宗皇帝赵构下旨颁诏为京平反昭雪。但因时过三十七年,我族前辈未及向下代更正,则已作古,使之数百年来,我族先祖之说一直谬传至今。
    在京公平反之后“国史”里仍然定京公为“奸臣”,继续罗织其“奸臣”之罪状,甚至于今天,还有人撰文立说,信誓旦旦地痛斥蔡京之“奸臣”劣迹。至于文艺作品里的“奸臣”蔡京,则此此皆是,且时有“创新”,使之我辈京之裔孙欲认京公为先祖而为之却步。更甚者是族群中,有一部份极少数的人,明知我之先祖,糸属蔡京,但却不愿更正,他们满脑子的投机钻营,趋附权术,为了名利,可以不认先祖,更不敢遂势而为真理抗争,尚且拉拢蒙骗别人,这种小人行径,尚不知羞耻,但是蔡京就是我族先祖,这是铁的历史是实,客观现实的存在,是不能以某此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京之后人众多,究其原因种种,至今仍在迷蒙之中,未能其正认祖归宗。但我们坚信,京之一脉后人,一定会辩是非,识其相,认真伪,真正做到人归宗,血归统。值此,我们也恳切希望蔡京一脉之后人,团结一心,弘扬先祖文化,共同为国家和民族的复兴而努力。
    我门先哲永流芳,只叹未见宗亲同。
    但愿一朝齐心日,共奉京公在高堂。
 
                                      济阳蔡京文化联谊会
                                         2013年6月15日 
蔡氏图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