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京家族
蔡京家族:
蔡京(公元1047—1126年),北宋末大臣,字符长,兴化军仙游(今福建省莆田)人。据《宋史》卷472列传第231奸臣传蔡京传记载:熙宁三年(公元1070年)进士,时王安石新政,蔡京与其弟蔡卞积极支持,颇有政绩,于元丰末,以龙图阁侍制知开封府。绍圣初,权户部尚书,崇宁元年任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五年,徽宗罢其职。大观元年,复相,加太尉、太师。四年,因劾贬杭。政和二年又复相。宣和二年(公元1120年)罢相,六年复相。他屡罢屡起,四出执国政,遍布戚党,也结怨朝野。“靖康之变”后,朝臣群起而攻之,将他列为“六贼”之首,被钦宗放遂赴岭南,行至潭州(今湖南长沙)死,时年80岁。蔡京死后,满门抄斩,诛连九族。35年后,宋高宗绍兴三十一年(公元1161年)十月,南宋朝廷下诏大赦:“蔡京、童贯、岳飞、张献子孙家属”(见《续资治通鉴》)。蔡京授赐葬,按宰相规制建墓于莆田仙游故里枫亭。蔡京精于书法,字势豪健、痛快、飘逸、沉着,自成一格,是不可多得的书法艺术家。尤工大字,被誉为中国文人书法的创始人。因此,明朝书法界有些人将他取代“北宋四大家”的蔡襄。蔡京是莆阳蔡氏中高居最显、人丁最旺的家族,他有8个儿子30多个孙子,个个在朝为官,人才出众,子孙后代名人名宦比比皆是。
蔡攸,蔡京之长子:
蔡攸,崇宁初(公元1102年)赐进士出身,初升中书郎,后授显莫阁直学士承议郎,升枢密院直学士、宣和殿大学士,河北、河东路宣抚使,官升至开府仪同三司,少保,居宰辅,封英国公,领枢密院,出入宫禁。晋康之变后迁永州,徙浔、雷州。蔡翛,北宋官吏,蔡攸之弟,赐进士出身。初以恩泽为亲卫郎,秘书丞。后迁显谟阁侍制,授龙图阁直学士、保和殿学士、资政殿大学士,礼部尚书兼侍讲等,常持以正论,与蔡京所异。着有《北狩行录》。蔡条,攸之三弟,进士出身,官至徽猷阁侍制。素颇能文,常出入朝廷议事,掌管朝政。徽宗灭蔡京族时流放白州,后一并株之。着有《西清诗话》、《铁围山丛谈》等,世人称为佳本。蔡崇,宋,京之孙,攸之子,性骄妄,累官给事中,兼侍读,集英殿修阁,施还侍制。……宣朝廷怀来之意,蛮党悦服,莫不从风归降。太祖大喜,复召至阙,面加奖激,改辰州团练使。再雄,尽瘁边围,五州连帜数十里,不增一兵,不费帑搜,终太始祖,边境无患。
蔡崇,宋,京之孙,攸之子:
蔡温(1682年-1762年),字文若,号鲁齐,和名具志头亲方文若,童名真蒲户,琉球国第二尚氏王朝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儒者。蔡温在出任琉球三司官期间,对琉球的山川进行疏导,并制定了保护山林的一系列政策,以及鼓励发展农业、手工业的方针,使琉球王府的财政收入大为提高。此外,蔡温还制定了《位阶定》,对琉球的政治制度和位阶制度进行改革。蔡温被冲绳学学者伊波普猷列为琉球五伟人之一,至今仍受琉球人尊崇。
根据《蔡氏家谱》记载,蔡温一族的元祖名叫蔡崇(字升亭),福建泉州府南安县人,是宋朝端明殿大学士蔡襄的后代。明朝初年,蔡崇奉命迁居琉球,成为闽人三十六姓中蔡姓的始祖。蔡温是蔡崇的十一世孙。父亲蔡铎(志多伯亲方天将),任协理府总理司、紫金大夫,加授法司品衔。蔡温的母亲是蔡铎的正室叶氏真吴瑞。蔡铎的侧室真多满先生下长子蔡渊,后来正室真吴瑞生下了次子蔡温。因蔡温是正室所生,蔡铎欲立之为嗣。然而,由于蔡温生母真吴瑞的再三要求下,蔡铎最终立蔡渊为嗣子。蔡渊被视为嫡长子,蔡温则被视为嫡次子。
蔡温家庭成员:
父亲:蔡铎(志多伯亲方天将)
母亲:叶氏真吴瑞(叶必达(安里筑登之兼高)之女)
兄弟姐妹: 姐姐:思津奴,嫁都通事梁津(仲地亲云上得济)
姐姐:松嘉宁,十岁时逝世。姐姐:真慕达路,庶母真多满所生。
兄长:蔡渊,庶母真多满所生。
妻子 蔡氏,名思户金,蔡寿之女,后被休,改嫁阮璋。
相氏,名真如姑樽,早逝无子。
向氏,名真松金,向嗣孝(前川亲方朝年)之女,生一子一女。 子女。
儿子:蔡翼,娶尚敬王女津嘉山翁主真鹤金为妻。
女儿:真吴瑞,嫁翁文达(我如古盛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