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蔡氏旅游 >> 信息正文

福建漳浦——蔡新故居

    蔡故故居位于漳浦县城西南面,梁山北麓,属大南坂农场下楼村,(原称下佈村)。故居所处为一宽阔的台地,四周原有小河流环绕。故居以一座堂屋,一座土楼和园林组成一组大型的建筑群。堂屋位于建筑群西侧,建筑面积695平方米,宽19,2米,深36,3米,面朝东。由门厅、天井庑廊,正堂、后楼组成,面阔五开间,正堂深二间,墙体三合土夯筑,台梁木结构,青石柱础,悬山顶,其中后楼已坍塌。
    正厅上原高悬乾隆四十一年十二月初一日,蔡新70岁时,御笔题写的“武库耆英”匾。另有乾隆四十八年,蔡新77岁时拜文华殿大学士,兼吏部尚书赐御的“黄扉宿彦”匾。 90岁时御赐的“绿野恒寺”匾,未知悬于何处。厅堂两边悬挂着蔡新于乾隆四十一年根据其祖蔡祚熹撰的对联重新题写的木板柱联,:“顾盻据马鞍会见才高倚马,挥毫握莲笔行将宠被撒莲”,两边款识:“祠为居第旧址,左莲峰右马鞍,我祖老年休居前楹,此其所作门联也,据形胜以立言,所以属望子孙者甚,至小子新谨识不忘,今五十余年矣,构旧宅为新祠,既落成,敬梓而悬之厅柱。亦使后嗣子孙无忘手择永怀聿修云尔,时乾隆四十一年丙申长至后谷旦,长房次孙新敬录并题”。
    堂屋前为长约200米的台地,台地前右侧为园林,园林占地约5亩,已废,仅保存一个长卵形的池塘和人工堆起的假山和拱桥的遗址,周围遗存着大量的建筑构件,以及一些湖石。园林的北侧为蔡新建造的土楼永清堡,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明代嘉靖三十五年以后,闽南沿海地区深受倭寇骚扰,民间争相建造楼堡防御,漳浦现尚保存有自明嘉靖以下各种类型的楼堡一百多座,其中尤以清乾隆时期建造的数量最多,蔡新 亦在府第前建造了土楼,以备贼寇骚扰、阖族防御。
    永清堡建造于清乾隆三十四年(1769年)。楼占地6900平方米,内外二圈,内楼为三合土夯筑,砌二层条石,墙厚1.0米,平面正方形,深宽均41米,又于四角左侧突出一个半圆形的马面,总平面呈“卍”字形。楼高二层,四面均各隔为六开间,之间留2米宽的通道,可通向马面中,进行防守。楼西面明间为堂或公厅,厅前加构前轩,以二支石柱承重,上作卷棚式顶,楼二层作内通廊,外墙高于屋面约1米,墙内留0.5米的人行通道,通达四周,东面明间作门及楼梯间,亦为二层,但层高和外墙面高于主墙体1.0米,楼门作石构,内外二层,内层券顶式,外层平顶,均为石构,门上有匾,刻“永清堡”以及“乾隆已丑年,腊月谷旦建”,似为蔡新题写,楼墙四周除马面上有几个楔形小孔,不设窗户,楼中天井占地580平方米,正中开井。与楼墙相距20米建外圈,外圈下以乱石砌筑,上以三合土夯筑,高4米,周长330米,墙内建内向坡顶的平屋一周,建筑规格不一,可能是后期加构.楼东、西面有小溪,经加砌挡土墙,又于东北侧建小石桥,形成天然的护城河。
    在闽西南土建筑中,只有漳浦保存有“卍”字形的土楼,基本上 都是乾隆年间建造的,主楼的四角均突出一个角楼,极大地提高了楼堡的防御能力和攻击能力。
    蔡新晚年在漳浦县城又建有一处府第,位于西大街准提巷里,俗称相府.相府面临准提巷,朝南, 面阔21米,深32米,沿中轴线以围墙大门、天井、门厅、天井庑廊、正堂组成,正堂宽五部,进深三间,夯土墙体,抬梁式木结构,硬山顶。20世纪50年代后被征用为县法院,围 墙天井和门厅被改建,仅存部分建筑构件,正堂部分被改建为民居。
    蔡新故居中的永清堡列为第二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清泉岩已被批准列为第六批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蔡新未出仕前,常到清静的清泉岩佛寺读书。乾隆十九年他将乾隆皇帝御笔赠之“觉岸”二字镌刻于清泉岩,至今遗迹尚在,正中有“乾隆御笔”方形篆印,落款有“臣蔡新”,前方有蔡新亲书石刻“登临驻节”。

    蔡新十分喜爱这里,归休后在清泉岩边建书室,手书“蟠桃坞”足以窥见其钟情之甚。蔡新兄长蔡溎(乾隆十年进士,官至翰林院庶吉士),为使蔡新安心仕途,他侍母不出。

    修养甚高的蔡溎等蔡家子弟关爱清泉岩,在此潜修禅宗,为表对佛祖的虔诚,特将其所有的寺庙周边土地奉献给佛祖,寺旁还立有由蔡溎书写的地契“清泉岩传灯遗产记”。

 

上一篇:蔡元培故居
蔡氏图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