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蔡氏文化 >> 信息正文

蔡氏文化概述-福粤公谱

     蔡氏是中华民族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播迁和发展进程中,蔡氏家族吸纳和继承着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同时也为丰富和发展中华民族文化贡献着自己的力量。二者既一脉相承,又互为因果。蔡氏文化既有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共性特点,又有自己的个性特征,其博大精深的历史、社会、文化内涵是中华民族宝贵而丰富的精神遗产。究其主流文化价值和心理特质,有如下基本特征: 
一、尽忠孝 
    忠孝乃“八德”之首。子曰:“人之行,莫大于孝”。曾子云:“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忠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蔡氏族人恪守的行为准则。蔡勋汉平帝时郿县令,有贤名。王莽篡汉慕名征召,勋拒不应召,全家逃入深山,隐居不出,忠汉美名世代相传。蔡蒙吉抗元宁死不屈,暴尸三日颜面如生,丞相文天祥亲作祭文,并题“忠孝廉节”以示旌表。蔡顺家贫拾葚,黑者奉母,白者自食,孝行感动赤眉军,事迹载入二十四孝。忠孝不仅是蔡氏个体的自觉行为,也是传家立族的共同价值取向。建阳蔡氏大宗祠有联:“念先人立身教家不外纲常大节;嘱后裔继志述事勿忘忠孝初心。”梅州松源蔡氏宗祠也有联曰:“家声宜继也,继礼乐,继诗书,继文章,流风尚存,世世还宜相继继;祖武可绳之,绳端廉,绳孝睦,绳忠节,遗烈犹在,人人正可共绳绳。” 
二、重义理 
    《礼记》曰:“义理,礼之文也。”蔡氏发展过程中,容纳了多民族文化,但仍以汉文化为主体;融合了儒、道、佛众多流派思想,但仍以儒家思想为主流。几乎所有蔡氏家谱、族谱,都以儒学为家学传承。梅州松源福粤公祖祠门联曰:“乡贤世第;理学宗风。”福建建阳蔡元定家族更是理学世家,四代九名儒,被誉为“朱门领袖”、“闽学干城”。儒家“克己复礼”、“温良恭俭让”等思想,深深融入蔡氏族人的言行中。为安身立命,知书达礼,耕讲成为蔡氏族人立家之本。“传祖宗一脉真经曰忠曰孝;教子孙两项正事唯读唯耕”,是颇为常见的蔡氏宗祠楹联。 
三、倡艺文 
    蔡氏普遍重视科教文艺,多有建树。龙亭侯蔡伦改进东汉造纸技术,用树皮、破布、麻头和鱼网等廉价之物造纸,事迹载入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史册。四世九儒之首蔡发《天文星象总论》提出地动说,比哥白尼早四个世纪。国学大师蔡元培从满清翰林院编修到北京大学校长,成为民主革命的开拓者、现代教育的奠基人。文学艺术方面,蔡氏才俊更众。汉中郎蔡邕勘刻熹平石经,制焦尾琴,创飞白书。其女蔡文姬集诗人、音乐家、书法家于一身,《悲愤诗》、《胡笳十八拍》等诗文著于世。忠惠公蔡襄不仅书法名著“宋四大家”,其《茶录》、《荔枝谱》等农艺名著也声名远播。各地蔡氏祠堂、族谱大量宣传蔡氏历代琴、棋、诗、书、画等名家名人,这是中华文化与文明在蔡氏家族中的体现。 
四、尚坚韧 
    蔡自立国以始,屡经战乱,历尽沧桑。在多灾多难的历史磨练中,表现出超乎寻常的坚韧和顽强。蔡国亡后,其子民分迁异地,以国为氏。向西南地区进发的蔡族人,与当地少数民族融合而成“蔡家苗”;留在中原的蔡族人,在陈留、济阳复兴,郡望济阳,成为中华蔡氏的总堂号。蔡氏子孙迁徙到客家地区,融入到客家人中,形成蔡氏客家家族群。蔡氏族人播迁海外,遍布世界 130多个国家和地区,主要分布在东南亚、北美、欧洲、澳大利亚等地。不管在国内还是在海外,不管是汉族还是其他民族,不管是古代还是当今,蔡氏族人凭着坚韧顽强,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蔡氏血脉藉此世代相承,蔡氏文化得以薪火相传。 
五、善包容 
    蔡氏家族是一元衍多、多元归一的结果。蔡国亡后子孙以国为氏,除蔡氏外,还派生出一些姓氏,比如公孙氏、归生氏、朝氏、声氏、生氏、瓠氏、州来氏等,后与蔡氏回归一体。与其他姓氏一样,蔡氏也存在异姓同源、同姓非亲的现象。“吴柯蔡同祖”、“辛柯蔡同宗”、“吴蔡翁曹周同堂”等在一些地方广为流传,同时也有他姓子弟因入赘、收养、避难等原因改姓蔡的现象。在漫长的播迁历史中,蔡氏不断进行民族融合,产生了不同的堂号和流派;在不同的地域,产生了不同的文化习俗,反映出中华民族大融合、大团结的特点。 
六、笃敦睦 
    敦亲睦邻,是蔡氏家规的基本内容。不仅本支本系敦和笃厚,而且推而广之,“凡属一家一姓,当念乃祖乃宗”,是谓天下一蔡,宗谊长在。不仅把族人团结起来,共同发展,还注重和睦邻里,互相帮助。安徽合肥族训有“一家大小各安其分,太和元气,便觉蔼然可亲。”广东潮汕祖训规定:“不事诉讼,和睦乡里”。正因为能与邻里、乡党和谐相处,蔡氏族人不管迁徙何方,都能迅速被人接纳,从而融入当地主流。 
蔡氏图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