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蔡氏名人 >> 信息正文

南方大祖——蔡剑

    蔡剑,字纯钩,河南上蔡人,唐文宗时官至左散骑常侍,会昌中(841-846)徙家洪州(今南昌),任江南西道节度副使。蔡剑子蔡郊,行营判官,屡立战功,因子军功蔡剑升任镇南军节度使,诸道行营都统高骈大为忌恨,有意以弱兵付郊,令其乘胜出击,而粮草兵器不予接继,遂陷军中阵亡。蔡剑对人说:"吾子以身报国,身死而名传,尚有何憾!"僖宗遣使慰问,蔡剑自知年老,无意复入仕途。
    蔡剑,字纯钩,(801-888)河南上蔡人,唐文宗时官至左散骑常侍,会昌中(841-846)徙家洪州(今南昌),任江南西道节度副使。蔡剑子蔡郊,行营判官,屡立战功,因子军功蔡剑升任镇南军节度使,诸道行营都统高骈大为忌恨,有意以弱兵付郊,令其乘胜出击,而粮草兵器不予接继,遂陷军中阵亡。蔡剑对人说:"吾子以身报国,身死而名传,尚有何憾!"僖宗遣使慰问,蔡剑自知年老,无意复入仕途。 
  中和2年(882),钟传赶走江西观察使高茂卿,占据洪州,恃兵横行,蔡剑有孙女叫四娘,长得姿容绝世,钟传遣使向蔡剑求婚,蔡剑骂曰:“吾世代为唐忠臣,岂肯以女事贼乎!”钟传闻言大怒,发兵一万,进攻蔡剑驻地翠石和西山,抢占其全部家资和田宅。蔡剑兵寡不能敌,兄弟奔散四方,蔡剑携夫人和一孙儿与四娘等部分家人,退至高安长湖(今筠阳镇),为避追兵袭击,再徒盐步镇(今宜丰新昌镇)。蔡剑率领家人在荒无人烟的茅州,整治河堤,兴修水利,开荒种地,构建房屋,营造山城,开创宜丰的基业,是宜丰建镇立县的奠基人。
  蔡剑因羁留不得返乡,又丧子,常登北望而泣,忧患成疾,不久去世。临终留下遗言:令葬驿路旁平芜中,“吾欲听钟传子孙绝,吾家子孙兴”。死后葬于隆道观左虎形(流源虎形背),宜丰至高安、南昌的驿路旁,面对白泽湖,墓地前华表、石人、石马林立,气势雄伟,历经千年沧桑,文革时期不幸被毁。不久,钟传果遭灭族焚尸,岂非昭昭之报。蔡剑子孙繁衍分布江西、湖南、湖北、四川、浙江、福建、广东、海南和港、澳、台以至东南亚各地。1999年清明节,台湾、香港、澳门、菲律宾、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和广东、海南等地蔡氏宗亲700多人,分别组成蔡氏宗亲回乡省亲祭祖团,参加在福建莆田仙游枫亭镇举行的北宋名臣、端明殿学士蔡襄陵园重建落成万人庆典大会。蔡襄是蔡剑的九世孙,因此,蔡剑亲手开创的宜丰,同是上述蔡氏族人的祖居地。 
  蔡剑曾孙名晋,字君锡,自幼志向高远,性情温和善良,隐居家中,潜心读书讲道,喜好农作,尝游山中,见一鹿中箭,仍乳舐其子,遂发测隐之心,以重金资助猎人,劝其改行它业,自是不茹荤酒,人称其夫妇叫斋翁而不呼其名。昔时,城南河岸常被洪水冲决,每岁筑堤均无成效。斋翁潜心筹划,见一鹿涉水过河,便随鹿迹立陂,名曰鹿陂,从此水不为患,邑人在南关外立司马庙塑像供祀,以颂其功德。五代时,时局动乱,盗贼蜂起,而独不入其境,四方乡民纷纷前来依附,所居之处遂成山镇。南唐保大10年(952),设立盐步镇,仍归高安县管辖。
  蔡剑之元孙,斋翁之子蔡嵩、蔡岑,兄弟二人喜好诗书,更专心于时务,为新昌建县,三请于朝。宋太平兴国3年(978),兄弟以盐步镇西抵万载,北接分宁,南邻蒙山,东距高安百里之遥,幅员辽阔,高山深谷,迂回险阻,为免除赋役运输劳苦,便于防盗缉*,不如改镇为县,并核实人口田赋,造具清册,呈报于州,并请于朝。
  宋太平兴国6年(981)9月初三,蔡氏全家伏地接旨,诏书改盐步镇为新昌县。蔡嵩、蔡岑仗义谋划,献已居为县衙,自徒宅于偏房,以已地建城郭,营县治,凡公家所需之费悉数供给,倾全家资财,保一方生灵,有功德于民。皇帝闻其事,敕封蔡嵩、蔡岑为孝义灵春王,立灵春祠于县署后(今县宾馆处),塑二公之像于祠内,春秋祭祀,县宰上任亦先行拜谒。康熙年间,县宰李国璋,为便民拜祭,将灵春祠迁至漕仓(今县宾馆后易家屋西侧),部分残址尚存。今县委办公楼东侧瑞芝亭,昔为蔡氏祖墓,亭下有蔡郊衣冠冢。宋时县宰邵叶,上任三日,见亭内生出五色十二灵芝草,视为祥瑞之兆,便改名叫瑞芝亭。宋大文学家、蔡曾内侄黄庭坚为之作《瑞芝亭记》。今县档案馆东南侧为郊公祠遗址,民国时是社会服务处办公场所,建国后为县电影队驻地。新昌立县932年,至民国3年(1914),因与浙江新昌同名,改名宜丰。县署所在地除因民国庚午年(1930)县衙被焚毁后,曾搬迁至城隍庙一段时间外,在今县委、县政府大院内一直未曾变更。
               (蔡交云撰稿)
蔡氏图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