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蔡氏文化 >> 信息正文

翰墨情怀 ——蔡民基书法艺术欣赏

翰墨情怀

 ——蔡民基书法艺术欣赏

                       商泽军

    书法,是一个人精神超逸的外化,是一个证道的过程。我向来认为,书法是一个由技到艺然后证道的过程。中国的书法,是中华民族精神的主要载体和结晶。数千年来,书法塑造了我们民族心理和文人心理习惯。墨与人是一个互相打磨的过程。
    书法向来是对“道”的理解与体悟,如果没有道,一些怪异和探索都会被看成虚妄。一个书家的毫颖笔端所展现的优美线条,墨的渲染与干枯所呈现的无边的线与面、骨与肉、浓与淡、刚与柔、干与湿,实在是一个书家精神情感身体的印记,也是自然万物与人和谐的体现。所谓书道,即人道,也即所谓的自然之道。
    孔子说“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这是古代书家从艺的原则,从心画到尚骨重神,然后以道进技,或技道两进,在技道二者之间找衔接,然后人书俱老,做书即做人。
    宣纸为田,翰墨为犁,阴阳和合,一枝如椽大笔以意领气,意到笔随,神融笔畅,师法造化,道法自然,以独特的国学观念,提炼自己的书法理念,深入书法殿堂,在当代书坛风格独造。这就是蔡民基先生的书法艺术给我的深刻印象。
    不管从艺术角度还是从发展角度来说,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榜书家协会副主席兼党组书记、人民艺术家协会副会长、中国书法名家联合会常务副会长、中国书法艺术研究院常务理事兼评审委员会委员、现供职于中国书协的蔡民基先生,都是一位有完整书法体系与创新理念的实力派书法家。

                  (一)
                 古今互融

 

传东晋卫夫人《笔阵图》云:“若执笔近而不能紧者,心手不齐,意后笔前者败;若执笔远而急,意前笔后者胜。”其中较早提出了“意前笔后”的问题。可能是受卫氏的影响,传王羲之《题卫夫人笔阵图后》写道:“夫欲书者,先干研磨,凝神静思,预想字形大小、偃仰、平直、振动,令筋脉相连,意在笔先,然后作字。”之后书论中提及者甚夥,多从此出。千百年来,后之学者或将“意在笔先”作为教条、奉为圭臬,或望文生义,复述《题后》(《题卫夫人笔阵图后》后简称《题后》)字表意思,或者干脆认为“意在笔后”。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可谓莫衷一是,“意在笔先”遂成不解之谜。出入所有的艺术领域,深研人生自然的大书本。蔡民基先生对书法的这一理论早有领悟,并受到启示。于是,他走向了探根求源之路,立志熔铸古人,自成一体。
    这是一份历代中国书法经典目录,其中包括楷书卷、行书卷、隶书卷、草书卷、篆书卷,还有甲骨文(契文)、金文、石刻文、简帛墨迹等。在蔡民基的书房里,历代书法精典几乎无所不有,有空他就逐一阅读梳理研究,精心临摹。他把楷书作为敲门砖,之后向行书、草书拓展,并力求将楷、行、草熔为一炉。扎实的楷书和行书功底,为他写好榜书提供了有力的技艺支撑,而高古的草书技艺又使其榜书彰显出与众不同的风格与风彩。
    说到草书,就不能不提到一个令很多人赞许的名字——圣草堂。这是蔡民基为自己的书房起的堂号。为起好堂号,他动了不少脑筋,朋友们也提了不少建议,但都不如他意。一天早上,他临摹《草诀歌》,第一句“草圣最为难”给他带来灵感。于是,“圣草堂”诞生了,意在于用攻克和超越中国书法中最难的草书来激励自己。当然,他这也与他最喜欢草书有关。陆机的《平复帖》,王羲之的《十七帖》、《初月帖》、《寒切帖》、《七月帖》、《远宦帖》、《大道帖》、《妹至帖》、《游目帖》、《都下帖》、《上虞帖》、《雨后帖》、《三月帖》,王献之的《中秋帖》,孙过庭的《书谱》……让他爱不释手。见锋缝插针,有空就拿出来读一读。对于他来说,这是一种奢侈,也是最大的享受。
    研读历代书法名家之经典,学习字体间架结构之巧妙,总结书法发展演变之规律,他从中汲取了大量营养。他尤其注重研读魏、晋、汉、唐书法名家的经典。他说:“如今用不多的钱,就可买到历代经典,用心临摹是任何人都可以做到的,关键在于发现和选择。这就如人们面对纷繁的信息,关键在眼力。”他的楷书、行书、章草和榜书,安静简穆,雄深雅健,高古典雅,超凡脱俗,就得益于对古代经典的深入挖掘与选择,是与古人心灵互动的结晶。
    蔡民基先生有自己独特的艺术观点。他认为,中国传统书法艺术从远古走来,就是世界艺术中最高级的一种形式。书法艺术包括用笔、结构、章法等“实”的内容,更包括神采、气韵、意境等“虚”的内容,二者相互依存、相互为用,共同表现书法作品的审美价值。用笔、结构和章法都是可见的形体。用笔有迟急、起伏、曲折之分,笔锋有正侧、藏露之别,笔画形态有方圆之不同,还要讲求笔力与笔势;结构有奇正、疏密、违和等法理;章法则有宾主、虚实、避就、气脉连贯和行列形式等表现方法。三者既有区别,又相辅相成。神采、气韵、意境,都是无形之物,须通过有形的用笔和结构、章法加以表现。神采是书法艺术的灵魂,古人评论书法,早有“神采为上,形质次之”的说法,但同时又指出“规矩既失,神则无存”。神采美只有通过形质美才能表现出来。气韵是书法艺术的生命,是形与神之间的桥梁,是表达情性的介质。书家只有掌握熟练技巧,运气达毫端,以气行笔,点画间气脉相通,气韵和神采才能充分表现出来。
    根本固华实茂,源流深光澜彰。欣赏蔡民基先生的书法艺术,其书法理念与创作过程都与众不同,既有对优秀传统的有机继承,又有对精湛艺术的独道创新。他将几十年丰富的社会经历汇于笔端,将儒、释、道文化的全面修养化为行为,其动作间既有行意的拳法与套路,气沉丹田,贯注臂腕。三九严寒,他挥笔波墨,举全身之力于笔端,不多时就汗湿衣衫,甚至汗盈满面。
    笔者曾几次看他写榜书,可谓随笔一点即如高峰坠石,每根线条皆有独立的审美价值,导之泉注、顿之山安,其轻淡处薄如蝉翼,浑厚苍然处重如崩云,回转宛然处婉转蛇惊,演义了自然的道法,大千世界的变化被抽象成了独立的理念。

                (二)
              亦萧亦剑
    2011年金秋十月,中国关心下一代委员会召开国际研讨会,共商早产儿救助大计。出席这次会议的有来自美国、德国、意大利、法国、瑞典、荷兰、丹麦、南非、也门、菲律宾、印度、埃及、南韩等十多个国家的早产、遗传资深专家,其中有世界遗传联盟主席、国际病友会组织秘书长ysbrand poortman,美国出生缺陷基金会副总裁Chris Howsen,印度新德里斯里兰卡恒河拉姆医院遗传医学系主任、新德里皇家学院院士ishwar verma,菲律宾全国新生儿筛查技术工作组在卫生署的联合主席、新生儿筛查学会的创始总裁carmencita padilla,WHO资深顾问anorld christianson,等等。
    送给这些国际友人什么礼物呢?大会组委会的领导着实花了一番心思,最后选择了体现几千年中华文明的两件文化礼品作为国礼相送。一件是景德镇仿官窑瓷器,另一件就是蔡民基的书法。10月30日,当蔡民基把一幅幅书法赠送给每位国际友人时,赢得阵阵掌声和称道声,并纷纷要求与他合影留念。
    大会组委会为什么选择蔡民基的书法?得到解释是:他的书法功力深厚、文武交融、彰显中华民族之风骨,散发中华英才之浩气。
    2011年12月10日上午,由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中华实学研究会、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基金会联合举办的“领导干部国学大讲堂”在中共中央党校南院升平颐和论坛中心开讲。蔡民基应邀赠送作品。当他的作品展示在隆重的开讲仪式上时,赢得全场热烈掌声。不少人称道:大气磅礴,刚柔相济!
    2012年2月16日至18日,美國洛克菲勒家族繼承人佩姬·洛克菲勒率领全球家庭公益协会总裁等一行9人来华访问。蔡民基的书法作为唯一的国礼赠送给这些国际友人,深受欢迎。当佩姬·洛克菲勒看到赠给她们的作品后,连声称道:“你的书法写得大气磅礴,真漂亮!”
    ……
    这样的例子,仅是蔡民基书法苑中的花絮,但却道出了许多人之所以喜欢其书法奥妙,那就是:他的书法,既有柔和之美感,又有阳刚之骨感。
    他说:“中国书法必须是文人字,但绝对不能成为掌中玩物。书法既要给人以美感,更要给人留下刻骨铭心的印象,书写内容与艺术形式相统一,才能起到打动人、感染人、影响人的作用。让人欣赏书法,不能像喝白开水、把弄玩物,也不能像喝辣椒水、手捧热炭,欠之则弱,过之则火,文武交融之适度至关重要。”
    书画作品会说话,这“话”就是书画家内在素质思维的外化和精神风貌的展示。正如罗旦所说:“只有性格的力量,才能造就艺术的美。”
    蔡民基曾是一个军人。在古代中国,军人向来是讲究上马杀贼、下马草书文武兼备的人物,既有大漠落日的雄壮,也有杏花春雨的柔美。应该说,蔡民基的血管里流淌的是军人的勇武,但他血管上游也和王羲之的墨管想通。
    由此想到,对于书法的习练,是一个人格气韵的修炼过程,火候到了,即使随手一挥,便成佳构。我们看王羲之、王献之父子流传的主要法帖,大都是生活琐事,也就是今天的便条,但他们的人格在这里面泄露无遗。随意在这里,是艺术的生活化和生随性。这是一个化境,对于书法与人格的相配,是一个内与外互相表现问题。字如其人,蔡民基的书法偏于高古,更偏于雄奇,这与他的文化底蕴和职业特点有关。
    由此联想到,古代中国那些文人们,衣衫飘飘,芳草夕阳,围炉夜话,瓶插梅花,骑驴踏雪……大都与古代书法息息相关。那些人,生活和生命里散发着墨香,骨头也浸透着墨香。书法,能表现出人的生命状态。记得韩愈在《送高闭上人序》中曾这样描述张旭的书法:“往时张旭善草书,不治他技,喜怒窘穷,忧悲愉佚,怨恨思慕,酣醉,无聊,不平,有动于心,必于草书焉发之。观于物,见山水崖谷,鸟兽虫鱼,草木之花实,日月列星,风雨水火,雷霆霹雳,歌舞战斗,天地事物之变,可喜可愕,一寓于书,故旭之书,变动犹鬼神,不可端倪,以此终其身而名后世。”这是生命与书法完美结合的印记。
    有人说,见蔡民基书法,就知蔡民基其人。许多藏家感慨:蔡民基的书法文中有武,武中有文,张弛有度,字里行间彰显的是大中华凛然的正气,是儒、释、道的庙堂给人的勃然冲击,是有文武双向修养的大创作,以精神状态的解脱为旨归的审美,令人叹为观止,不得不拜,心中肃然。
    有一位艺术评论家这样赞美蔡民基的书法:“你的字,如腾飞的龙;你的字,如荡气回肠的诗;你的字,如千回百转的路;你的字,如余音绕梁的歌;你的字,如反弹琵琶的舞者,叹为观止;你的字,如运筹帷幄的帅者,领袖群英;你的字,如万物在森林中,畅游穿行;你的字,如在万涓春水里,行云奔腾;你的字,在浩如烟海的画卷上,浓墨重彩,张弛有度;你的字,在震撼心灵的启迪里,引人入胜,动人心魄;你的字是一曲英雄的赞歌。”
    还有一位诗人评论家这样赞赏蔡民基书法:“山之巅,举杯饮魏晋三国;文武交融,竹管狼毫的风骨凛然;在力透明纸背的尽头,荡气回肠。石之坚,挥毫相聚吴越兰亭;古今互动,黑海宣纸的驰聘无限;在飞白飘逸的刀锋,精妙绝伦。竹之洁,墨载几色千秋寒暖;经天纬地,谷底峰巅的造诣非凡,根深叶茂。字之魂,映透万里河山;刚柔相济,以艺术的高度运筹帷幄;在撼人心魄之处,挥洒自如。超越鹰群,在午夜,提神运笔之际,呼吸已于雪山相拥;远离世俗的高度,浮躁与狂热销声匿迹;宣纸与笔墨,逼真的构建出沧桑历史。”
    还有一位资深评论家看了蔡民基的书法即赋诗一首:“刚健遒劲神飞扬,豪放洒脱气轩昂。格高韵浓质温厚,潇散简远意舒广。笔力精妙达神化,章法大度势酣畅。清秀自然如诗画,润泽华滋透醇香。”

                 (三)
                心静达远

    从一定意义上说,书法艺术的发展和时代发展密切相关。随着西方各种意识形态和多元文化价值观念的涌入,传统价值观和文化观受到强烈冲击和影响。书法艺术不是在真空中成长的,不能不受到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和制约,书法商业化已经成为一种趋势。当今,淡泊名利、献身艺术的大有人在,而心理浮燥、急功近利、甚至见利忘义之人也趋之若骛。蔡民基不是“世外桃园”之人,也有七情六欲,但他有自己的追求。
    甘于寂寞,厚积薄发。书法是写出来练出来的,更是学问养出来的。书法之“专”须文化之“博”来支撑。蔡民基常说:“包括艺术家在内的任何大家,都是专博结合的大家。在专上要力求高精深,在博上要力求宽厚重,具有与‘专’相适应的复合素质与综合能力。所彰显示出的大家风范与气度,就如‘国宝’之珠光宝气,是内在素质的自然流露。”
    走近蔡民基,在他的身上看不出半点的心浮气燥。他的基础学历是汉语言文学,后又两次读研,两次入国防大学深造,曾出版过专著三部,发表文章上百篇,多次获得文学艺术、理论研究奖和新闻传播奖,但他从未放松学习。他广泛涉猎政治、经济、历史、文化、科技等各类学科知识,并长期保持着善于积累研究的好习惯。在他的案头上,还有数本专著成稿待版。从政,他是一位学者型领导;从艺,他是一位学者型的书家。特别是他参加“国家画院书法高研班”系统深造、师从著名书法家、中国书协名誉席沈鹏、国家画院书法篆刻院执行院长曾来德、中国榜书家协会主席张百成后,从中汲取大量学术营养,书法技艺大幅跨越提升。如果说研究创新书法理论是他的突出强项,那么书法技艺提升是他发展最快的增长点。看人,既看基础,更要看势头,蔡民基正在向书法理论创新与书法艺术创新的两个高峰迈进,并不断突破。
    先成“金子”再发光。了解蔡民基的人都知道,他是一位眼光超前、视野开阔、思想理念新、具有大思路、始终走在时代前列的人。在领导工作中,他有一句名言,那就是:“用心想出来,扎实干出来,系统总结出来,适时宣传出去”。他说:“跳动的心脏才是健康的心脏,有起有伏的音乐才是优美的音乐。我们在享受网络下载之便的同时,可曾想过有多少人在为网络上传信息?”因此,他力主“物质精神双丰收,物质精神双奉献”。按照这样的思路和理念,他所在的单位解放军某正师级单位于2009年荣立集体二等功,同年本人被评为全军“四会”优秀政治教员,并受到中央军委首长亲切接见。但在书法上,他主张先潜心把书法练好写好再宣传,而不应将“黄铜”当“金子”张罗着卖。他所在单位各种场合张挂着百余幅书画作品,作为政治主官的他,从没有张挂自己的一幅作品。极力彰显他人,从不宣耀自己。这就是蔡民基的品格!
    保持正确的价值观。蔡民基认为,书法家追求金钱价值,可以理解,但不能只盯在金钱上,应努力打造书法艺术的“精气神”。作为一名书法艺术家,市场认可程度只是一个方面的价值体现,此外还有很多价值可追求。比如,在传承发扬中华民族文化艺术上起到引领作用,为构建和谐社会、提高民众文明程度做出突出贡献,作品为广大群众所喜爱,等等。他说:“书法家能够成为受人民群众欢迎和爱戴的艺术家,是最大的人生价值。”因此,当世俗大潮袭来时,他的心是宁静的;当人们向他索取作品时,他从不怜悯;当自己的作品真正受到欢迎时,他的心是欣慰的。

                (四)
               追新求异

    了解蔡民基的人知道,他是一位十分重创新、善创新、能创新的人。在单位当主官时,他围绕中心主业,组织推出一系列富有成效的新举措,所主持总结的几十份经验做法被军委、总部和地方政府转发推广。当他在国防大学研究生院“军事战略”专业学习结束时,对新军事理论的研究探索开始了。不久,《前瞻以劣胜优》《走向新年军事》两本专著问世,受到总部首长表扬,引起有关专家和广大读者关注。如今正在迈向中国书法艺术高峰的蔡民基,更是一个书法创新的领路人。他不仅善于创新书法工作思路,推出创新书法工作举措,更善于对书法艺术的探索创新。他身兼书法行业多个协会组织的领导职务,无论到哪个协会组织中,总是带去勃勃生机与活力。
    博采众长善于创新。蔡民基认为,任何的大家,首先是个大人;人做不大,也就难成大家,所谓“家”只是个称谓或符号。作为艺术家,首先要有宽阔的胸襟,具有理解万事万物、包容一切的宽宏大量。他常打这样一个比喻:人的心胸就如容器,容器有多大就能盛多少水。器小水多,自己难受,还很容易伤及他人。如果人的心胸像大海呢?艺术家的心胸要能容下整个世界。因为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客观存在的,都具有可理解性。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宽容大度是他最好的口碑。品质决定行为。凡是接触过他的人,都感到他是真诚实在、温和、可亲的人,更是一个宽容大度、博采好学的人。在看待书法艺术上,他也表现出非凡的包容性:在组织内外从不排他。他看到任何人的作品,总是先看其长学其长,再看其短避其短,必要时帮人改其短。即使走在马路上,坐在车内,他总是用欣赏的目光看待书法家们为各种楼堂馆所题写的牌匾,汲取长处,融入书法创新。他时常提醒已经是小书法家的司机:“要注意多浏览和学习街道牌匾书法,这些大都是书法名家的用心之作。”对国家和全军等举办的高层书展,无论再忙他也要去观看,并组织所在组织的会员去看,从中汲取创新营养。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站长在巨人的肩膀上再创新。人格品质的力量,使他成为一位颇有智慧的创新者和领军人才。
    不断超越力求创新。蔡民基有一句座右铭“塑我毁我,立我破我。”他认为,书法家追求个人的书写风格是对的,但不宜过早“定型”。书法创新永无止境,如过早“定型”,无异于作茧自缚,甚至有可能陷入绝境。基于这样的思考,他在书法艺术上,取之于古人,又不泥拘于古人;追求自己的,又不完全是自己的。在古今互动中不断创新出具有传统功底、时代风貌的书法精品,且从不沾沾自喜。有人说,蔡民基的书法三日不见,令人刮目相看。但他从不搞离奇怪异的所谓创新,始终追求“方向正,路子对,起点高,定位准,取法古,格调高”的正宗主流书法创新,以学古人为主,博学他人之长,从不跟风,奋力攀登,不断超越自我。鉴此,人们完全有理由相信,他会不断推出具有传统美感和时代特色的创新成果,并展示于中国书坛。
    探索新径加快创新。蔡民基从儿童时代就喜爱书法、积累书法。浏览祖国大好河山,他最喜欢看的是名胜古迹、碑林石刻。但他毕竟是一位从政的领导干部,平时真正用于书法上的时间很有限。怎样学好书法、加快提高水平?他总结出“两径”学习法,即入门的途径,速成的捷径,并形成一整套完整的理论和方法。他说,一个书法家要不断入门,即由入低级之门不断入更高层次之门,永无止境。即使搞了很多年的书家,也可能还有不少盲区没突破。这是一个渐进式发展的过程,须持之以恒。同时又要认清时代,打破传统思维定式,择机跨越发展。作为一个书法家,要永远发扬“十年磨一剑”的精神,同时也要力求“一剑顶十年”的效果。这是信息时代学书法的条件决定的。农业时代靠体能,工业时代靠技能,信息时代靠智能。发展军事要打破生产力条件的局限,学书法也要打破现有条件的局限,前提是要打破思维定势的局限。这落地有声的真知灼见,也许是“三日不见,刮目相看”的奥秘所在。由此联想到,看一位艺术家的前景,既要看专业基础,还要看精神状态,更要看发展势头。大艺术家都是在这三者统一中成长起来的。 

    天道酬勤,世间留痕。近几年来,蔡民基先生先后参加全国军内外书法大展50多次,获金奖和银奖19次,荣膺“中国当代书画百杰”、“新中国60家实力派书法家”、“最高荣誉成就奖”、“共和国功勋艺术家”、“全国书法进万家先进个人”和“国际金奖艺术家”、“全球华人优秀书画艺术家”等殊荣,多次被中央电视台等高端媒体报道。其作品被多位国家领导人、中央军委首长和国家多部委领导收藏。最近,中国书协张海主席看了他的作品集连声称道,欣然为其题名。作为当代中国书坛一位重要的主流实力派书法家,其书法作品的升值潜力可想而知。
(作者:商泽军,著名作家、诗人,曾在《人民文学》《十月》、《当代》、《诗刊》、《人民日报》等报刊上发表作品,出版报告文学、诗集十余部,作品入选多种选本及年选;主要代表作有长诗《孔繁森之歌》、《98,决战中国》、《保卫生命》、《诗人毛泽东》、《钟声与水声》、《低调的大师》、《飞翔的中国》、《奥运中国》、《国殇:诗记汶川》等;曾获总后军事文学奖、人民日报文艺部征文奖、五个一工程作品奖、《青年文学》奖、人民文学年度奖、中华优秀出版物特别奖、2008中国魅力诗人称号等。因创作成就突出,被总政治部和国家民政部授予“全国军地两用人才”先进个人称号,并被选为第六、第七届全国作家代表大会代表。)

蔡氏图册